锦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网站首页    锦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锦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锦政发〔2018〕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锦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锦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6日

锦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精神,全面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辽政发〔2018〕31号)要求,加快解决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控煤、治企、降尘、管车船、控秸秆、抓重污染天气、治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人民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瞄准“十三五”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制定专项攻坚计划,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整改时限,强化督察督考,严格执法检查,完善保障机制。

        (二)坚持以调结构为治本之策。深入调整能源结构,稳步推进多种清洁能源替代,促进用能结构日趋合理;推动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标准倒逼产业升级,引导企业绿色发展;积极调整运输结构,严控柴油车污染,形成绿色物流;优化调整用地结构,降低扬尘污染,严控秸秆焚烧。

        (三)坚持以全民共治为防治体系。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空气质量的主体责任,加强政策引领和措施引导;强化企业减排责任,推进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强化公众社会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倡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三、工作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2.年度达到目标。

        2018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到5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1%以上。

        2019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到4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2%以上。

        2020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力争下降到4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8%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0%、20%和10%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深入调整能源结构

        1.推进清洁取暖。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群众安全取暖过冬。认真落实《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锦州市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8—2021年)的通知》(市政办发〔2018〕14号),按照由城镇到农村分层次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稳步实施清洁燃煤供暖有序推进天然气供暖,积极推广电供暖,科学发展热泵供暖,探索推进生物质能供暖,拓展工业余热供暖,加快提高清洁取暖比重,落实低电价电源,保证电力供应。2018年清洁取暖率达到40%;2019年达到44%;2020年达到49%。(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农委、锦州供电公司配合,以下除特别注明,均需各县(市)区落实,不再列出)

        抓好天然气产供销体系建设。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民生用气保障责任书〉落实工作的通知》(辽政办〔2018〕13号)要求,落实《加快推动“气化锦州”工作方案》(市政办发〔2018〕16号),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做好供用气合同全覆盖,“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有序做好“压非保民”。(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电网企业要统筹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用电需求。鼓励推进蓄热式等电供暖方式。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给予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建设用地。(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环保局、锦州供电公司配合)

        2.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落实《辽宁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工作方案(2018—2020年)》,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828万吨以下。(市发改委负责)

        支持背压机组、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推动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淘汰和高效节能锅炉推广工作。在不具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条件的县(市)区,现有多台燃煤小锅炉的,可按照等容量替代原则建设大容量燃煤锅炉。2018年,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高效一体化供热;2019年,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高效一体化供热;2020年底前,实现高效一体化供热。(市发改委牵头,市环保局、市住建委配合)

        3.深入实施燃煤锅炉治理。加大燃煤小锅炉(包括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淘汰力度。按照拆小并大和推动清洁能源利用的原则,统筹制定拆除方案,建立管理清单和台帐。加强环保、住建、质监部门联动,严控新建燃煤锅炉。2018年,以10蒸吨/小时(或7兆瓦)及以下燃煤锅炉为重点,淘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和工业园区内全部老旧低效燃煤小锅炉,完成133台小锅炉拆除任务;2019年,提高淘汰燃煤锅炉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推进淘汰城市建成区20蒸吨/小时(或14兆瓦)及以下燃煤锅炉,结合华润电力建设进度,伺机拆除其供热保障区域内的供暖燃煤锅炉;到2020年,除依据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确需保留的供暖锅炉以外,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全部予以淘汰。(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质监局按分工负责)

        加强在用燃煤锅炉排污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2018年,完成燃煤锅炉排查,供暖锅炉在10月底之前完成提标改造,推进20蒸吨/小时(或14兆瓦)以上供暖锅炉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确保达标排放;2019年,将在用20蒸吨/小时(或14兆瓦)以上燃煤锅炉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安装在线监控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市环保局牵头,市住建委配合)

        4.实施散煤替代。研究制定我市散煤替代方案,按照由城市到农村分类推进的总体思路,以清洁取暖为主线,推进散煤治理。到2020年,散煤消费量较2017年降低30%以上。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县(市)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和节能环保炉具,同时加强煤炭市场监管,严格执行销售煤炭质量标准,逐步取缔散煤销售网点。2018年,抽检商品煤30批次;2019年抽检商品煤30批次以上,禁燃区内散煤销售网点基本取缔;2020年抽检商品煤40批次以上,禁燃区内散煤销售网点全部取缔。(市发改委牵头,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安监局等配合)

        严控高污染燃料使用,因地制宜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按照《高污染燃料目录》,根据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能源消费结构、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选择禁止燃用燃料组合分类。2018年确定Ⅰ、Ⅱ、Ⅲ类禁燃区范围。(市环保局负责)

        5.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抓好电力、冶金、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耗管控,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进行业能效水平提升。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市发改委、市住建委牵头,市经信委配合)

        6.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确保不出现严重弃风、弃光,并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前提下,遵循国家可再生能源整体调控政策,有序推进风电、光伏等发电工程建设,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6.5%。(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锦州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调整产业结构

        13.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配合)

        (五)推进秸秆管控和氨排放控制

        21.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农田地面玉米、水稻根以上秸秆处理为重点,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和收贮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建立秸秆收储点(中心)建设,2018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配合)

        22.加强秸秆焚烧综合管控。强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秸秆禁烧网格主体责任,建立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基础、村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具体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确保秸秆焚烧综合管控责任落实到位。(市环保局负责)

        23.控制农业氨源排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化肥利用率。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养殖场通风环境,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排放。(市农委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市政府蓝天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锦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工作。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指标进度,防止脱离实际层层加码,要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市环保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二)开展督察督办。市委市政府督察室组织对各部门工作的进展、完成情况进行督察。坚持问题导向,传导工作压力,压实治理责任,推动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督察室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三)加强考核问责。坚持目标导向、质量导向和问题导向,制定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严格落实地方政府空气质量改善主体责任,实施年度考核。定期通报环境空气质量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奖优罚劣。(市环保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四)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落实《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实施排污许可制。提升建设项目服务水平,在项目建设初期主动介入监督,注重强化企业环境基础建设,建立完善一厂一档、开展风险源排查等,实现预防与控制结合。提升执法能力水平,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善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实施联合惩戒。加强工业窑炉排放、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等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提升环保与住建、城监、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水平,加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序衔接。(市环保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五)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补助,各级财政支出要向打赢蓝天保卫战倾斜,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治理攻坚任务相匹配,增加市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适时适度发行政府债券用于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公益性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地区要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牵头,市环保局等配合)

        研究制定推进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推行上网侧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延长采暖用电谷段时长至10个小时以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立采暖用电的市场化竞价采购机制,采暖用电参照电力市场化交易谷段输配电价减半执行。利用地热能向居民供暖(制冷)的项目运行电价参照居民用电价格执行。探索建立供热价格机制,合理制定取暖清洁能源价格。落实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环保电价。全面清理取消对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类电价以及其他各种不合理价格优惠政策。建立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执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大幅提高电价,支持各县(市)区进一步提高加价幅度。加大对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货运价格市场化运行机制,科学规范两端费用。大力支持港口和机场岸基供电,降低岸电运营商用电成本。支持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研究完善对有机肥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支持政策。利用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支持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消纳处置。(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牵头,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等配合)

        (六)加强信息公开及舆论宣传保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各县(市)区要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市环保局负责)

        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排污单位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应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市环保局负责)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报道国家、省、市蓝天保卫战工作部署和工作成效,引导社会预期,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呼声和群众期盼。健全生态环境新闻发布机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做好典型宣传、深度报道。加强舆论宣传,依托一报(党报)、一台(电视台)、一网(政府官方网站),及时报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具体措施、进展情况和经验成效,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准确把握舆情,回应公众关切。(市环保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2019年5月31日 08:40
浏览量:0
收藏
来源:锦州市人们政府